这几日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大家对人生无常突然有了切身的感悟,网易推出的一份“人生必做的100件事”清单刷了屏,大家纷纷在朋友圈或微博上打卡,看看有哪些事情自己已经做过,还有哪些事没做,甚至还会默默确认有哪些事可能是自己做不到的。
巧的是,偏偏这时我又看到了日本2019年的电影《最高の人生の見つけ方》,翻拍自2007年杰克·尼科尔森与摩根·弗里曼两位奥斯卡影帝同场飙戏的《遗愿清单》。在这部电影之后,“The Bucket List”成为一个时常被人提起的词,甚至成为了人生终结时的一个温暖符号。
这部电影当年就在日本大热,在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里还获得了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所以日本的翻拍出现得这么晚倒是有点令人吃惊。这次的翻拍中规中矩,将两个老头儿换成年龄相差甚远的两名女性,整体新意不多,但移植到日式语境后在接地气这一点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投射出日本特色的社会性问题。
同是死前要完成的“遗愿清单”,欧美演绎的是洒脱无憾,最终回归亲情赚尽热泪。移植到亚洲文化背景中,从头到尾不离亲情,也确实有让人鼻酸的情节,但那刻意为了和解、为了美好而设定的温情,却让人越发感叹隐于其背后的社会痼疾和精神枷锁,至少在这部电影中,是无解的。
家庭主妇北原幸枝(吉永小百合)过的是一种沉默人生,没有人听她说话,也没有人和她说话。好不容易才从侍奉婆婆的重担中卸下,却得知自己得了末期癌症。她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丈夫是甩手掌柜,儿子是闭门不出的死宅,女儿美春(满岛光)虽然靠得住,但工作实在太忙。
刚田磨子(天海佑希)是叱咤风云的酒店业女王,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人前一呼百应,人后又有年轻英俊的老公,看似人生赢家,但一切都是用命拼来的。她就算在病中也忙于工作,烟一根接一根地抽,结果触发病房报警器自动喷水,整层楼被淹,傲娇的她也只得和其他病人共用房间,而室友就是幸枝。
两人身份地位不同,价值观不同,性格也不同,一个温婉软弱,一个倨傲毒舌,但在一起痛骂狐狸精、一起多管闲事被嫌弃、一起受到年轻生命骤然“逝去”的冲击后,渐渐向彼此敞开了心怀。
幸枝捡到“逝去”少女的“遗愿清单”,上面写满了死前想做的事,惊觉自己就算坐在桌前冥思苦想也写不出一个人生愿望。与此同时,磨子在公司被老公“逼宫”让位,深感墙倒众人推的现实。
日本人的社畜属性大家都知道,他们真的很像螺丝钉,嵌在需要他们的位置上,没有自己的想法,机械重复着每一天的“任务”,安分知命地去构筑外面那个庞大的、精确运转着的社会。像幸枝一样的家庭主妇,更是处于螺丝钉的底层,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在乎,一切在家人和社会眼中都是那么理所当然。主妇不是工作,却劳心劳力,主妇没有报酬,所以也没有休息,甚至主妇不能说出自己的痛,因为无人可分担。
因为是女人,就算是还未结婚的美春,工作再忙也要照顾无所事事的父亲兄弟,更何况是已经做了50年主妇的幸枝。侍奉公婆、照顾丈夫、养育子女,她从来没有时间去为自己打算。她的人生苍白到就算让她写一份遗愿清单,她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可悲的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去索要什么。
但即便已成为了“没有梦想的大人”,面对少年人那五彩斑斓的梦想,也还是能感受到那鲜活的想象力、蓬勃的生命力,因此会更加惋惜于那已凋零的短暂生命。如果自己没有梦想,就去实现别人没有机会实现的梦想吧。即使梦想本不是自己的,但在追逐的过程中,还是能感觉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去找到活着的价值。
还活着的人,不应该甘心就这样去死。这也是磨子积极响应的原因(女王光头造型瞩目,倾情演绎百变假发)。因为磨子有花不完的钱,于是她们跳伞、旅游、看控,玩得不亦乐乎。
演唱会上台跳舞那段虽然是典型的日式热血,但还真挺燃的,这随便换个国家都觉得尴尬,在日本就好像可以成立的样子。而且忠心耿耿的秘书高田(室毅)打call的部分表面看来只是渲染气氛,没想到在结尾呼应,放了个大招直接引爆泪点。这个处理绝对是加分项,单独提出来夸一下。
在她们旅游这方面,分为了国外旅行和国内旅行两个部分,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国外,她们肆意张扬,可以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想,随着清单的划去,有畅快淋漓之感。可回到国内,虽然也是在一件件地完成清单,却有了一丝苦涩,不可避免地面对她们原来的人生和想要逃离的过去。
有几个动人点,比如和陌生人共享特大号芭菲,穿着和服在绝美的京都行走,去长崎拜祭可能死于核爆的幸枝父母,克服少女时期的心理阴影成功地翻了单杠等等,细节处处温柔。但一开始探讨家庭关系就没了底气,特别是洗白磨子的无情老爹以及幸枝的废物老公、儿子,简直充满了东亚特色。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原谅他们啊!(手动狗头)
先说磨子和父亲和解那一段。幼年被父亲所抛弃,被伤害得那么深,却在被夸奖被摸头后痛哭失声,彻底放下——哪怕对方只是因为失去了记忆才变成了“慈祥”的老人。为人子女真是可怜,也不是自己想出生才出生的,能碰到什么样的父母全凭运气。要么一生受控(这点在幸枝谈及去世的婆婆上有多次体现),要么被忽视抛弃,最后为了一场圆满,还要无条件原谅。
这一生拼搏,归根结底是和不被重视、不被认可甚至被抛弃的自己赌气。明明都是自己努力来的,是自己应得的,但无论那一声肯定如何迟到,都会令再嘴硬的子女溃不成军。成年后得到的赞许能弥补幼年时缺失的一切吗,能愈合长久以来的伤口吗?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感动罢了,这哪里是放下,这是算了。
幸枝丈夫和儿子的转变就更不自然了。幸枝在家时,两人就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在家后两人更是把家住成垃圾堆。为什么生病后会觉得只有女儿能依靠?为什么女儿再忙也得去照顾家里那两个很闲的男人?既然铺设了这样的前期细节,后面就不应该没有一点铺垫、没有一丝反省,让当了一辈子大爷的人在得知幸枝得了癌症之后幡然悔悟。而多年不出房门沉迷打游戏的人,就凭一句“你姐姐怀孕了以后要靠你照顾了”就能改头换面重入社会?开什么玩笑!
不过想想这可能也不是主创偷懒,大概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如何处理吧。因为在现实中,这就是个无可奈何的死局,被锁死在一层层的社会认知惯性中,因此电影里也只能强行靠个人觉悟往回拉,反正最终目的也只为了打好感情牌而已。再回过头来想写不出自己的遗愿清单只能去实现别人的清单这个背景设定,我甚至都要产生主创在反讽的错觉了(难道不是婚姻劝退宣传片吗喂!)。
也许本片是太在意乐观积极了,只想做一个无功无过的温情翻拍片,弘扬正能量,因此都不敢去用画面表现残酷(不幸的过去全靠嘴说)。拜托,这是癌症晚期的两个病人呀,原版前期花了不少笔墨描述两个老头儿被重病折磨的惨样,比如化疗后的呕吐、呻吟,在深夜因对死亡的恐惧而瑟瑟发抖等等。勇于展现这一面,人物才会更加立体,才能更体现磨子所说的“就算是有钱也无法逃离死亡”以及最后“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感悟,甚至还能够从这个出发点来丰满家人的角色转变。
结果呢,除了偶尔的腰疼、昏倒,让人感觉不到这是两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病人。明明是向死而生的主题,却对生命的审视不足,和解又来得太过容易,好像只要你自己放下,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一样。不敢戳破窗户纸的保险处理令家庭主妇+女强人这个社会符号所背负的力量荡然无存。有个特别明显的例子是在磨子嫌弃幸枝的主妇人生时,幸枝的反驳就显得过于苍白、没有说服力。本来想拍女人的治愈,却一不小心拍成了女人的悲哀。
但奇怪的是,虽然处理如此虎头蛇尾,和解部分又如此违和,但单看其中的几处温情点以及最后结局还是能有泪点,说明日式煽情确实能精准地打中处于同一文化圈的我们的情感穴位。两位女主间细腻的情谊处理以及室毅的演技可谓居功至伟。
最后还是很想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有钱真好啊~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