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任何故事都不止有两面 ,何况婚外情——《婚外情事》

    阅读数:3528 李喜儿 认证评论员 2019-09-04 收藏
    每一季都有预言般的主题,每一季都在加入新的视角,让一场婚外情事逐渐扩大演绎成一场哲学性的爱的探讨。

      虽然婚外情题材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第一季《婚外情事》出现时,还是让我有惊艳的感觉。因为它采用了一种非常奇妙的叙事方式——双视角叙事。一对各自有家室的男女,从相遇到产生好感到坠入婚外恋,同一个过程,先从男方的视角阐述一遍,再从女方的视角阐述一遍,于是同一个事件呈现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样态,即使是一些共同的细节,在两个人眼中也有各自不同的解释方式。然而共同的人,在两人眼中,自己都是无辜被动的一方,对方才是主动勾引自己步步坠入深渊的人。初看时有些晦涩,一旦恍然领悟了这种叙事模式,会立刻生出一种很妙的感慨。记忆是会骗人的,尤其可以用来骗自己。

    1.jpg

    《婚外情事》目前已经播出到第五季,在主题上早已超越了婚外情的范畴,每一季追下来,会越来越觉得这部剧的立意其实非常深层,带着某种哲学思考,探讨的是如何去爱,如何面对真正的自己和人生中的无常,具有浓郁的文学性。从第一季到第五季,每一季都具有预言一般的主题,同时每一季都在加入新的“视角”,让一场婚外情事,逐渐夸大演绎成一场哲学性的爱的探讨。第二季的宣传语说“任何事情都不止两面”,就是对这种视点追加的概括。

     2.jpg

    第一季:是选择还是注定

      故事的男主角诺亚,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中年男人,他有一个精英妻子,四个孩子,自己是纽约一个高中的教师。因为职业的原因,他有暑假,于是每年暑假都要带着全家去长岛的岳父母家度假。在一次度假时,他认识了岛上漂亮的女服务员艾莉森,不可控制地坠入爱河,于是走上婚外情的道路。

    3.jpg

      而艾莉森也有自己的家庭,丈夫在长岛经营着家族传承的农场,但因为一次意外,他们的儿子亡故,艾莉森一直沉浸于丧子之痛中难以自愈。诺亚有着近乎完美的家庭,为何会选择出轨呢?他将艾莉森视为天降的“精神伴侣”,前文提到过的双视角叙事,就始终在强调这段爱情的降临是带着某种注定,不容自己控制和选择的。然而在观众看来,诺亚的出轨有着更为世俗的原因。

    4.jpg

    首先,他的妻子出自精英家庭,岳父岳母轻视他的职业,甚至他和妻子的房子、四个孩子上私立学校的钱,都是岳父赞助的,每次长岛度假,他都能感受到被这个家所轻视。其次,他的妻子海伦,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妻子形象,对一切都要有条不紊地掌控,这实际早已让诺亚感觉约束和倦怠。但艾莉森与海伦是完全相反的,她任性、因丧子而散发出颓丧和破碎感,对诺亚来说她是一个“无序”的存在。诺亚的生活过于有序,而这种有序也催生了倦意,所以他选择“爱上”艾莉森,某种程度上说,这并不是被动意外地“被爱砸中”,而是他主动选择了走进婚外情感。

    5.jpg

      第一季最大的观感,并不是婚外情的挣扎与激烈焦灼,还是巨大的孤独和哀伤,空旷灰暗的海边,带着潮湿感的晃动镜头,无时不刻透出无边的孤独。人能够真的如自己认为的那般清醒吗?可以分得清自己是无奈失控还是主动选择无序吗?是否将自我欲望视为某种命中注定呢?这就是第一季向观众抛出的问题。

     6.jpg

    季:终将落入俗常

    第二季加入了诺亚的妻子海伦和艾莉森的丈夫科尔的视角,更多的视角造成了一种“围城”式的情绪。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诺亚和艾莉森都拥有极佳的婚姻伴侣,但是身处围城中的当事人,却只能体会到婚姻的压抑和琐碎。然而围城的煎熬就在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诺亚本人就是一个进退维谷的“围城”中人,他一面还想在原有的家庭中做一个好男人、好丈夫,维护自己正面道德的形象,另一面又沉溺于婚外情感无法自拔。他要的太多了,哪一面都不舍得放弃,成了一个既不是君子又不是浪子的半吊子。

    7.jpg

    而艾莉森因为失去了儿子,时时与无力感相伴,她不愿直面悲伤,将丧子作为自己沉溺于悲伤的借口,放弃医生学业,任由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团乱麻,她屡屡背叛却又屡屡被丈夫科尔的深情所包容。而她如同浮萍一般的飘荡感又愈发让诺亚觉得她如同精灵一般迷人。

    8.jpg

    诺亚的妻子海伦用一句预言式的怨责道出了这对痴男怨女的真相:等激情褪去,你们也将落入俗常。当诺亚进入离婚程序、向艾莉森求婚,两位婚外情的当事人也开始沦为第一次婚姻的翻版,他们的回忆中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彼此嫌隙、推脱、刻意涂抹和修改自己不愿承认的事实。

    9.jpg

    借由婚外情的激发,诺亚写出了一本畅销书,突然的成功让他对生活失去原有的秩序感,他和艾莉森开始互相抱怨,他也开始对其他的女人蠢蠢欲动。艾莉森读了他的书,看到诺亚将自己形容为“欲望的象征”,她终于意识到两人关系的本质。原本以为注定的情感,还是在彼此消磨中落了俗套。这一季同时也穿插进了案件,最终诺亚承认自己是车祸的肇事者,“大义凛然”地为妻子和情人顶了罪。

     10.jpg

    第三季:警惕所求

    第三季的故事是诺亚服刑三年后,这一季的预言是“警惕所求”,人并非真正了解自己的所欲。这一季加入的视角是儿时的经历,更丰富立体地塑造了两位主角的性格,将对他们的描绘扩展到更广阔的时间范围,用意识流的方式发掘人物的动机。诺亚从小独立照顾重病的母亲,一直渴望他人的关爱,也有很强的成功欲,真正和艾莉森生活后,他意识到和这种飘萍一般自暴自弃的人一起生活是多大的痛苦。

    11.jpg

    而艾莉森的原生家庭里,父亲缺失、母亲周游四海,她有严重的原生家庭阴影,实际上即使没有丧子之痛,她也是一个不懂如何去爱的人。她将诺亚当作救命稻草,但真正爱她的却只有她的丈夫科尔,科尔是她人生中唯一的温暖,却被她亲手放弃。

    “警惕你所想要得到的,它们真的会到来。” 纵然是冲破千难万险走到一起的两人,也终将发现消磨感情的不是外界的压力,而是彼此间的磨合。诺亚和艾莉森陷入庸常,海伦和科尔虽然都已经有了新恋情,却发现自己仍眷恋着前任,没有人能真正开始新的生活。

     12.jpg

    第四季:与自己和解

    这一季的主题是如何与自己和解,海伦的和解方式是与新的人展开新的生活,他与医生维克结婚。维克成为这一季中新的视角,从更外层的旁观角度去看待这一段纠葛的关系。他们搬到洛杉矶,看似已经摆脱了曾经的爱恨纠葛,然而她身为医生的丈夫却被检查出胰腺癌晚期,基于医生的判断,他选择放弃治疗。而因为海伦的早更,维克又“借腹生子”,让邻居怀上自己的孩子,达成一种延续新生的仪式感。

    13.jpg

    诺亚为了离孩子近一些,也选择从纽约搬到洛杉矶,当他回到母校,不得不直面学生眼中的自己,他只能从混乱中觉醒,独自舔舐伤口。

    科尔意识到自己仍迷恋着艾莉森,于是他选择回溯父亲的人生经历,重走父亲的征途,去澳大利亚寻找父亲的旧爱。

    14.jpg

    而艾莉森找到了新的救命稻草——本,当她以为终于获得新生希望时,却发现本同样也是有家室的人,她再次陷入了婚外情,与此同时,她又遭受了来自原生家庭的重击,为了获得捐肾,她缺失多年的亲生父亲与她取得联系。这一切令艾莉森崩溃,她最终蹊跷地坠海而死。

     15.jpg

    第五季:真正的失去

    诺亚的小说被一位导演翻拍,因此本季又加入了一个新的视角——他人解读的视角。当自己的经历被翻拍成电影,受到创作者和公众的再次解读,事实与记忆再次产生了割裂。海伦和诺亚坐在片场,看别人演绎自己曾经的故事,曾经的撕心痛楚终于荒谬成一种淡然。

    16.jpg

    第五季的一开始,展现了一场葬礼和一场出生洗礼。海伦的丈夫维克去世,基于宗教信仰举行了半穆斯林式半犹太式的葬礼,丈夫借腹生子的邻居在家中进行崇尚自然的自然生产仪式,这一切恍然荒谬的梦境。在葬礼上,海伦对诺亚怒吼:你出轨、抛弃家庭是没有选择的吗?不,你有,真正没有选择的是维克,他得了癌症。为什么得病的是他,不是你。

    17.jpg

      分手、离婚,并不是真正的失去,出生、死亡这些不由人选择的不可抗力,才能造成真正的失去。实际上,英文剧名《the affair》,也可以理解成“一次事件”或“一次意外”,而我觉得用一个中国式的词更能够概括其深意,就是“无常”,不管是终成事实的预言,还是不可抗拒的意外,人生种种爱恨情仇都在无常中默默生息。

    18.jpg

    而本季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加入了一个未来追溯的视角,来自艾莉森的女儿琼妮。这条故事线放置在琼妮30多岁时,因此时空已经进入超越观剧时间的未来。这条线以科幻的影像化形式突兀的出现,令很多观众甚至认为是影片压制出了问题。琼妮的扮演者是11岁时赢得奥斯卡、长大后主演了《真爱如血》的安娜·帕奎因,她的脸和嘴型都和艾莉森的扮演者有相似之处,由她扮演艾莉森的女儿非常具有说服力。琼妮回到艾莉森与诺亚最初相遇的地方——长岛的小镇蒙托克,寻找关于母亲的真相。

    19.jpg

    其实,剧中说过一句话“人活着,从本质上来说,就注定是孤单的”。这句话是诠释婚姻关系的一个基底,无论婚内温情还是婚外激情,婚姻本身,就是一个独立个体要面对的一种关系困境。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