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无情。这个无情,不仅仅是犯罪者,有时候受害者及其家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无情——当发现那滔天的罪恶在法律上竟无需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的时候。
多年前失去了儿子的安娜就切身地体会到了这种公事公办、冰冷冷的无情。她年仅9岁的儿子利亚姆被残忍地杀死了,犯人虽很快落网也接受了刑罚,但因为他只比利亚姆大四岁,是个未成年人,因此根据美国的《人权保护法》,他在服刑的同时被赋予了终身匿名权。他的姓名和相貌不会被公布,七年刑期结束后可以更名改姓重新来过。这也就是纠缠了安娜很多年的心魔——凭什么?
因为凶手立刻认罪,所以没有开庭。她见不到凶手,得不到任何解释,也永远不可能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你为什么要杀死我的儿子?小小年纪就殒命的是我的儿子,夺走了他未来的你却可以重新生活?这种绝望和憋屈始终无法舒缓,年复一年成为生命中的牢笼,当情绪达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终于无法控制地爆发,原本的受害者成为了“加害者”。
既然法律在她面前掩护了凶手,她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在同情她的私人侦探的帮助下,一个叫克瑞格的人渐渐浮出水面。安娜因为多年求而不得的煎熬,早已被愤怒和对儿子的内疚吞噬了理智,在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她将克瑞格的照片和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公布,并将他和当年的凶手直接划上了等号。
克瑞格的生活瞬间天翻地覆,被蒙面凶徒袭击差点丧命,网络暴力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丢了工作,无数威胁信寄到家里,被人当街暴打,家里窗户被打破,女儿的玩偶被焚烧,和妻子也产生了裂痕……
警方很快就锁定了安娜,并以“煽动谋杀罪”起诉她。本来安娜只要认罪,就可以不用庭审,也无需坐牢,但安娜并不在乎自己是否有罪,反而认为庭审是一个揭开克瑞格的“真面目”的好机会。她是一只早已无计可施的困兽,只能死死咬住眼前的猎物,不会再一次让他从自己视线中逃开。
相对于克瑞格到底是不是当年的凶手这个真相,本剧实际上更着重于探讨受害者的复仇。复仇,在情感上来说,是一个更容易被同情和谅解的存在。凶手因此遭到的暴行,往往被视为活该。而原谅,永远比恨难,真的可以原谅吗?一定要去原谅吗?对已经被深深伤害的人来说,强行让他们原谅难道不是让他们更加难过吗?难道原谅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吗?
所以本剧就让曾经的受害人成为了加害的一方,将社会现实用戏剧化的方式呈现,来探讨一旦这个设定成立,会演变成什么情况。拿安娜来说,她甚至没有真的唆使别人去杀死克瑞格,只是在网络上公布了她所认为的凶手信息。克瑞格的遇袭濒死可以说也是出乎她意料之外的,但正如蝴蝶煽动翅膀时,也不可能会想到将掀起一场风暴一样,就像里面的警察叔叔说的:“做出毁掉他人一生的指控前,必须确信无疑。”
当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条缝时,就已经无法挽回了。哪怕安慰自己是在寻求伸张正义,但误伤无辜(不仅仅指直接受害人,还有他的家人)、触犯法律,便已经不能自圆其说了。如果克瑞格是无辜的,那么她要怎么背负这被她毁掉的一生?就算克瑞格就是当年的凶手,他被杀死之后,噩梦就会醒来,她就能解脱了吗?就像安娜现任丈夫说的那样:“仇恨能解决什么问题?”
说实话,面对情感所代表的感性,法律所代表的理性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为理性治愈不了感性的伤口。但法律不能因此而被否定,因为我们需要理性来控制感性。安娜在法庭上质问克瑞格时,法官曾打断她说:“法院的存在不是让受害者有一个了结,而是为了维护律法,如果你有别的意图,请另寻途径。”安娜反驳:“哪里?”对,这就是那个最终的问题。哪里能有最终的了结?说来可笑,我们都说那是大道理,但真的也只有自己放过自己。
看起来安娜认为自己的复仇之路理直气壮,但其实也不然,仇恨吞噬了她,甚至吞噬了她身边的一切。她没有直接唆使,但她的痛苦感染了将她视为精神依靠的少年,去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她的小儿子因为被忽视而去破坏未曾见过的哥哥的坟墓;她女儿和现任丈夫虽然一直支持着她,此刻也濒临崩溃。
最精彩的一条支线,我觉得是那个往日发现了尸体的男孩丹尼,他是被人们忽视了的边缘受害者,数年被束缚在一张阴影织成的大网中,尸体被发现时的惨状令他身心受创,他起先只是刻意靠近安娜一家,因为他们有和他相同的痛苦,甚至更加痛苦,他像缺水的鱼觅到一个可以栖身的水塘,本来只想解放自己,却给这个死寂的水塘带来一丝生机,他成长为了一个守护者。这恰恰形成了被困在过去无法动弹的安娜的反面。
这是道无解的题,所以编剧最后取了个巧,他让她放下,而不是原谅。知道一直在寻觅的真相之后,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之后,选择放下那个绝望中煎熬、伤害了身边最亲近人们的自己,就像儿子生前说过的那句“我要变得强大”,强大到能够接受过去,向未来前行。身边的人一次次劝解没能让她放下执念,逝去之人在临死前的所做作为却做到了,偏偏是她最放不下的人令她放下了,她终于能够和自己的心魔和解,这实在是一个非常绝妙的人性解析。
BBC的短剧非常擅长以小见大,本剧中就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人权保护法、网络暴力、义警、自我救赎、法律的意义等等尖锐话题,哪怕涉及不多,但也足够引发思考。大家在看的时候,可以先不要纠结到底原不原谅的结局,静下心来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这些主创们煞费苦心抛出来的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本剧情节细腻丰满,人物的心理刻画到位,情绪一直在波动,故事的构筑和发展完整合理,通过不停的反转,对人性不断拷问,通过双方受害被害身份的调转,各自尝尽对立立场上的无尽折磨,最后的剧情走向也就水到渠成,虽不能说完美,但确实顺理成章。两位主演的演技出色,足以锦上添花。
对结局(这里不剧透了),我想应该还是有人无法理解和认同。但是没关系,本来这一切,也不是要让别人去理解的,痛苦不能,执着不能,放下也不能。没有什么正确答案,一切只在一念之间。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