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关于鬼怪的反省与再认识——评影片《招魂》

    阅读数:6562 nilgazer7577 认证评论员 2016-01-17 收藏

    关于鬼怪的反省与再认识

                          ——评影片《招魂》

          假期小苒一个人留宿学校

               半夜中醒来迷迷糊糊地习惯性叫室友说 琳琳,陪我去上厕所

          旁边一个声音回答道:“好。”

              小苒来到厕所,坐下后突然惊醒,才意识到房子里自始至终只有自己一个人,其他室友都放假回家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铜铃般的声音:你是不是发现了,你是不是发现了,你是不是发现了……”

     

               如果上面这则小故事让你感到恐惧,试问是否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你对于故事本身的画面重现,二是你对故事开放结局的自我解析。我和大家一样,小时候看恐怖片常常把自己蒙到被子里,想看又不敢看,看了又满脑子自我创造和原影重现。比如看《山村老尸》之后,我总是幻想“楚人美”双手扒住门框的场景,每次穿过家里的一扇门,都要强迫症式地回头看看是不是有一双手在背后。但无奈觉得恐怖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类型片,不看不能算是观影者,为了克服自己对于恐怖片的可怖心理,我一直都在思考换一种角度看问题。

               我们需要直面恐惧,有时候恐惧是自我逃避的一种反射,我们觉得恐惧的事情就会选择逃避,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也是一种心理的自我暗示。于是越逃避,越恐怖,深夜沉睡时突然发出的一个声音,人群中忽然闪过的一个黑影,有时候我们遭遇了自己不愿听到或看到的声音或图像,就会在脑海中进行自我解释,而不愿迈出一步看清事物的本来的面目(当然如果你享受这种自我解析的快感,请忽略这篇影评)。我觉得,凡事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尝试探求事情的真相,要比躲在精神世界的一个角落自我折磨好。

               我们需要解构恐惧,温子仁这部影片的出彩之处,在我看来并不是他借用了欧美老套的驱魔题材与宗教背景,也不是偶尔闪现的几个面目可憎且肉呼呼的鬼怪,而是氛围的营造、细节的设定与鬼怪本身的历史描述。鬼为鬼之前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成为鬼?是什么让他区别于他人?这三个类似苏格拉底渐进式的提问都有助于让我们解构恐惧,鬼与人的界限,在性质上我反而觉得是变得低级了,十个鬼八个是为了无聊的复仇,十个鬼九个是充满了单纯的怨恨,他们为了什么充满怨恨的复仇,还不是因为自己受到了人的非常待遇,他们也许如同我们一样,曾拥有着或复杂或单纯,既可爱亦可憎的人性,是什么让他们一下子变成了只会复仇(或略带智商地复仇)的肤浅灵魂?是鬼可怕还是人可怕?我想当我们思考过这个问题,你看恐怕片的关注点就会从恐惧本身中跳脱出来,转而思索恐惧的诱因是什么。这样一想,说不定你看完恐怖片后,不会被吓到,反而会为片中鬼怪身前的悲惨遭遇而落泪。

               我们需要享受恐惧,在我看来恐怖片中的鬼怪都是艺术家,每一次出场都经过精准的走位、每一句台词都意味深长,就连逃窜时窗帘的摆动都透着古典主义的气息,相比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说出的毫无趣味、粗俗无聊的语言,鬼怪在重塑自己形象的同时,也似乎在陶冶着我们对于黑暗美学的鉴赏能力,这点还要感谢恐怖片所带给我们的肾上腺素的飙升。有一段时期,我经常会经历鬼压床,尝试多种方法都不成功,后来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方式,当我被压时我的理智清醒地和那一股无形的力量进行精神地交谈,我不去反抗,而是选择承受与享受,反而很快就消失了。

               我始终相信鬼神的存在,他们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频率,体味着不同的生活。或早或晚,你我都会踏入那一扇阴阳的楚门,何不在踏进之前就保持敬畏与理解,友好与通融。更何况,谁是,谁是,尚未有定论。

     

               PS 在英国巧合中认识一位朋友,永远都带倒十字架,我们那晚聊了很多…….

     

    写作时所听曲目 帕格尼尼《魔鬼的颤音》

               2016117日星期日

     

               

    相关讨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