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thomas0919
木村拓哉打破不演续集的个人准则,是不容易的,即使这次也算“迫不得已”。无论如何,14年的等待,我们终见《Hero》之续集。以“职业生涯”的扛鼎之作“再战江湖”,他冒了极大的风险,如同出场就All In的赌徒,真是一个“有进无退,有生无死”的选择,但所有食客及木村本人,都应自信满满,因为All In,也代表着最大的安全系数。如今世道不巧,但《Hero》作为黄金时代最后的余辉,必能邀来大批回头客,加之,夏档素孱弱,富士台又几乎“空城而出”,实无不胜之理。好话至此,却要禀明,自己从来不是《Hero》的拥趸。至少十多年前,我无法理解《Hero》的调性,无法理解与那个时代日剧套路完全不同的叙事结构。某人耍帅的背后,是平淡无奇的案件,是一大堆似有还无的口水台词,于是,成功只能归结于“木村大法好”?看剧时间久了,心境也越发净了,对这部史上收视最彪悍的民放日剧,便有了感触良多,前因后果,此刻一同絮叨了吧。
遥想13年前,性格不羁的检察官久利生公平,领着他的“小伙伴”们,拨开表面疑云,以公正负责的态度处理了一桩桩其实并不诡异的案件,成为那年冬天最帅的一根“胡萝卜”(久利生喜穿一件胡萝卜色的羽绒服)。描述拗口,证明了故事的包罗万象,有推理解惑,有宣扬正义,有职场嬉闹,有团队合作,还有情愫暗生,这些都可独立成章的卖点,被打包揉捏到《Hero》的体系里,一集一个Case,都重复着这套无敌“组合拳”。当然,打到观众的其实只是“木村拓哉”四个字,演什么,红什么,2000年后,他的光环效应达到了顶点。福田靖的本子固然别样精巧,如工笔画般细腻,但将《Hero》带上顶峰的只是木村,只是他自成一派的表演特质。当然,老搭档松隆子的“入伙”,增加了极大的话题性,群像戏的写法,也为大量实力派演员的“植入”提供了可能,事后证明,如阿部宽这样的“龙套”确是可造之才,日后可堪大用。豪华卡司保驾护航,始于《Hero》,正是后木村时代作品的一大特点。现在看,无论是《MOZU》,还是《年轻人们2014》,多豪华的卡司也叫稀松平常,在当时,片头里一字排开的大物们,确实让人兴奋了一把。当年的我坚信,《Hero》是虚高的,是靠戏外的影响因素,若换木村,定会“平庸”不少。原因如下,首先,故事无奇巧。日剧有一个传统,无论什么职业都有“推理”的权利,检察官更是近水楼台,业务对口。若能借着案件的一波三折,提升可看性,倒是水到渠成的好事。久利生也确是个热衷案件“还原”的人,每集都享受一把柯南的感觉,无奈《Hero》里根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案,小偷小摸、小打小闹的倒不胜枚举,且手法绝对拙劣。诸如偷内裤这样的案件,如何上得了台面,如何拍案惊奇,且看同季的《蛋糕上的草莓》,倒妙笔生花,处处奇情。以那个年代的收视习惯,《Hero》的“味精”是真放少了。其次,情戏略矫饰,大家是“买了票”来看久利生(木村拓哉)与雨宫舞子(松隆子)的,国民CP站在一起,便是好大一棵摇钱树。然两人的情戏,实在也就是走个过场,一路别扭到了电影版的片尾,才将将一个Kiss的镜头。到了第二季,还被宣告成了“无疾而终”。于全剧看,分明就是《Hero》凑戏的基本路数。其三,言多而无他物。《Hero》散弹枪般打出很多流行元素,什么都没有打好,当深究主旨时,发现自己早已沉浸在鸡毛蒜皮与家常里短之中了。且看城西所的检察官与事务官们,业务上的能耐一般,成日里却只会拌嘴磨牙、插科打诨,混说这是上班族为主人公的情景喜剧,我倒也赞同十分。其四,主次太分明,这是好事,此处却不妥。《Hero》想要营造团队与群像戏的感觉,又指着木村这唯一的王牌,剧情上难免挂起不少“羊头”。城西地检署的人设相当脸谱,偷情的也好、龟毛的也罢,并不比只会说“有的”的那位酒吧老板强多少。一般群像戏论,会让团队内所有角色轮流坐庄,突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Hero》则完全押宝久利生,真正的主线故事在他一侧,解决纠纷的也永远是他。众星捧月,让卡司的护驾,成为了角色的护驾,多少生出些无趣。
再见英雄
个人如何不待见,世人如何称许之,并不影响《Hero》的地位。物是人非,不景气的当下,再见《Hero》系列,倒叫人有了怀念。昨日种种的不是,如今看来却有不少跨时代的意义。至少在当年,我抓错了这部戏的题眼。甚至,值得把玩之处,也是在当下,在虚长不少岁数时,才有些体会。《Hero》是一部不错的样板戏,相似的类型剧在欧美并不少见,但少见的是一种特别的“空气”。城西所的办公室格局,是由检察官独立的小房间与一个中央客厅组成,客厅正是八方风雨汇聚之所在。案件不同不要紧,不同性格的检察官、事务官们,在此处讨论案情、闲话家常,甚至吐槽对方。所有的台词,短小精悍,你方唱罢我登场,如群口相声一般,轮流捧哏,最终再有最后一人去抖包袱。破案、正义、办公室恋情,可能都是假的,看《Hero》,首先你要会笑。以那么多角色,那么多婆婆妈妈的台词,去堆积出一种讳莫如深的冷幽默之感,《Hero》是独一家,而且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看似无奇的台词,实则包含了不少入世之理,平常而实在,透着一种智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一类人在一起,便只有同一类的话。《Hero》用职业上的需求,把不同性格、不同类的人聚在一处。一起低头上班那也不成,还得给我说话。对于一组检察官与事务官而言,上班的地点与内容很固定,在自己房间消耗犯人,或者去客厅消遣同僚,想来也是后者居多。故事就这样,用设定将不同之人“圈”一起,大开大合地谈天说地,自然撞出不少好笑而绝妙之谈。案件不同,便造就了引子与话题的不同,等于同一帮人,今儿又有新的“段子”,还真做实了“情景喜剧”的名声。其实,“茶馆”式的小剧场模式,在《Hero》之后很多年,才开始有市场。如《自恋刑警》中的酒吧,总是固定了五个闲侃大山的自恋会成员,《海女》里祖母的小酒吧也总有站长、勉叔等人唱和,《深夜食堂》则用小饭馆,还原了一个百分百的群聊剧场。后继者们,皆以吃饭喝酒之处为天然场所。《Hero》难得之处,是第一次在严肃的“司法系统”里,开了个八卦茶馆,且论调是难得的大诙谐与冷幽默,所有这些设定与风格,又走的如此超前。大抵,能读懂《Hero》的氛围与节奏,便会开始喜欢它了吧。
再见!英雄
《Hero》直译便是英雄,却是一部和英雄主义告别的作品。以题材论,将一个英雄平凡化、隐身化是很难拿捏的。我完全清楚自己当年不待见的原因之一,正是这种阳春白雪的笔调。后来,我明白,木村不但为这个系列带来了极大的人气加乘,其本身对角色的控制力与表演特质,也决定了在“收力”情况下,他是能演久利生的最佳人选。《Hero》以一系列的对比反差渗透出浓厚的“反英雄”意味,穿着随意、性格低调的久利生,与一本正经的同僚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低调甚至语塞的久利生,又与热血“焚”身、哭天喊地的英雄式男主角有了反差。事无巨细虽是老理,但英雄好汉终究要干几票“大案子”,方扬名立万,但屈指可数的几个大案子都与久利生无缘,他最擅长、最喜欢的倒也都是些“鸡鸣狗盗”的邻里纠纷。于是,这个话少、事小的检察官,真真是个特别的主人公。且先回城西所的客厅,挤在一堆话痨里的久利生,很少有长篇大论,他适度地隐藏了自己,也成全了气氛。观众终究会喜欢这个角色,却不因为木村拓哉。久利生证明了平凡人做好平凡事的意义,证明了平常的故事也可以精彩十分。诚然,《HERO》没有“加倍奉还”,没有职场宫斗,有的只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平淡,一种在镣铐下挥洒的自由,如此意境现在更值得回味。十几年过去了,日剧对主角威能是有增无减地崇拜着,遍地“英雄”泛滥,平淡归真的作品叫人想念。
木村拓哉,这块金字招牌,已黯淡不少的今天,《Hero 2》却一路高开高走,我们有更大的理由相信,这个故事本来就很棒。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