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尔特
“没人爱,还没有人爱,还有空位请你进来。坐下来,不要拘束,这里是没人爱俱乐部……”不知道为什么,在看Netflix今夏这部背景音乐相当可圈可点的新同志剧的时候,笔者脑子里总会冒出某马来西亚男歌手很多年前唱的这首有点可怜兮兮的歌。仔细想来,这种感受和本剧如神来之笔般的中译名不无关系。把《Grace & Frankie》翻成《同妻俱乐部》这种港式翻法,出发点大抵是夺人眼球。然而对于本剧来说,这种翻法的效果却不仅止于此。无论是无心之作还是有意为之,“同妻俱乐部”几个字都确实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本剧某种秘而不宣的悲凉。打着喜剧的旗号,看完后却让人满心满眼满耳都染上了些连回声都没有的喟叹,这便注定了本剧恐怕很难俘获太多观众的心。
在国内,同妻话题可谓深山猛虎,人人谈之色变。记得不久前朋友圈还疯传过一篇同妻们声泪俱下的控诉文章,在大骂骗婚同志的同时还顺便手把手地交广大涉世未深的“直女”们如何鉴定“弯男”。虽然这种草木皆兵的宣传很是浮夸,对整个同志群体的形象也是有害无益,但这类文章能大行其道本身就反映出了某种公众主流的心理。骗婚的同志着实可耻,人人得而诛之。无论这之中有多少长吁短叹的无奈,又有多少午夜梦回时的忏悔,将人生建筑在一个会时时对他人放射出伤害的核反应堆上都是一件不值得被原谅的事。
从人物设置上来看,本剧的一对男主人公不止骗婚,还一骗骗了四十年,一骗骗走了人家大半个人生。这让本剧的男主人公们先天就具备了过人的“拉仇恨”属性。如果本剧不是定位在喜剧的话,如此的人物设置或许还可以另辟蹊径,发人深省,讲讲人生的活法,讲讲自我的追求。而本剧偏偏就定位在博君一笑的喜剧上,试图将笑点建构在他人的人生悲剧上,无疑显得太过残酷。再加上本剧男主人公在选角上明显“颜值偏低”,吸引力不足,于是当两个年过古稀的白发老大爷拉着对方的手深情地唤着“baby”的时候,观众们很难感到欣慰,更多的恐怕只会翻个白眼,道一句“丑人多作怪”。本剧的一对女主人公虽然性格反差强,戏剧空间大,十分符合情景喜剧的人物设置标准。但随着故事进行观众不难发现,无论两位老戏骨使出多少般武艺搞笑,始终都摆脱不了角色那种天然的受害者气息。而本剧一票儿女的设定,则更是显得既嘉构又莫名其妙,非但无法给本剧增光添色,反而稍显累赘。
从情节设置上来看,本剧囿于喜剧题材的情节框架,也很难生发出什么浃沦肌髓的桥段。单集情节往往浮于浅表,整体来看也没什么起承转合的章法可言。在本季第十集中,编导甚至使用了堪称剧作界遗老遗少的“困电梯”桥段,架构情节时的走投无路,可见一斑。
自从博纳科夫在《洛丽塔》中的那句“我是个怪物,但我爱你”被公众捧上神坛之后,爱似乎就成了可以凌驾一切的东西。无论做出什么,只要是以爱之名,便几乎都可以被理解,被原谅。然而真的如此吗?同妻题材如果做得好,是可以触及这个层面的问题的。《同妻俱乐部》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题材,却非要怯生生地躲在喜剧的靠山后面,既发不出啼声,又展不开筋骨,不免令人感到遗憾。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