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韩国观众的膀胱普遍容积比较大,韩国电影动辄在两小时以上。所以每次看到一部标准长度(90-100分钟)的韩国片,总让我有小时候找到一片四叶草的喜悦。《标靶》的法国原版名为《单刀直入》,曾经在国内上映,小有知名度,87分钟的片长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因此翻拍版也不宜过长,考虑到韩版比法版节奏还略快些,98分钟已经大大扩容了。
韩版的剧本还不如法版严谨,观众不需要成为警察就可以看出,那群坏人的手法真是低劣,到处留下漏洞百出的命案,肯定经不起韩国CSI的细查。考虑到现实中沉冤得雪的不易,编剧也是有心无力,只好让坏人多犯点低级错误了。好在娱乐元素足够丰富,90几分钟内枪战、肉搏、飙车、爆炸一应俱全,警界黑幕的摊子也铺得不大,见好就收,挺有自知之明。一个电影工业成熟的国家,是能够长期稳定出产这类流水线作品的,韩国目前初具规模,而我们还远远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刘承龙饰演的前特种部队队员是一具无法阻挡的杀人机器,后半截逐渐变成个面冷心热的都市侠客。他最令人恐惧的不是各种特殊技能,而是强大的回血能力。他就像杀戮恐怖片的终极魔头,无论被如何重创,只要给予一定的喘息时间就能痊愈。一开始见他伤重,我担心他撑不下去,后来发现真是杞人忧天。此大叔有金刚狼一般的自愈能力,即使偶尔揭开伤口卖卖惨,让血留上一地,乃是为了凸显硬汉意志力,丝毫无损战斗力。大叔不爱用枪,总是徒手对付枪客,还总胜得理所当然,这给动作指导提出了一些挑战,完成度基本令人满意。印象比较深的是以一敌众的格斗招术,都是随手出招,打的对手溃不成军。按照电影心理学,最使观众信服的格斗高手,不是各种高难度腾空飞踢,而是举手顿足间秒杀敌人。韩国动作片走的这条路,是代表了先进理论的。
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观众,十个有八个会在刘俊相演的黑警身上找到加里·奥德曼的痕迹。同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邪恶的笑容,变幻的情绪,无征兆的暴力,歇斯底里的肢体语言,还有那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傻气。不过这家伙的情商不如《杀手》的同行,自控力欠缺,《杀手》的奥德曼有极强的自律意识,只有不碍大事时才满足一把滥杀无辜的癖好,而刘大叔很多时候滥施暴力就为了过瘾,不顾会把事情搞砸,而且很难想象靠这样的高压政策能约束好手下。看到后来,我甚至觉得他挺可怜的,计划四分五裂,拆东墙补西墙,导致最后被暴打的情绪宣泄也弱了。建议编导,如果没法让坏人坏得足够有格调,还不如走脸谱化路线,往骨子里坏,让人牙痒痒的。有时候,少就是多嘛,毕竟你们只是在拍爆米花而已。(文/方聿南)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