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东京家族——变幻的时代,不变的矛盾与情怀

    阅读数:2082 粤语残片 认证评论员 2013-09-19 收藏
    东京家族——变幻的时代,不变的矛盾与情怀
    文/粤语残片 @人人影视
    日本电影素来善于通过平凡生活细节来展现家族情感和人生冷暖。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大概就是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山田洋次导演的这部东京家族正是翻拍了六十年前的小津作品——东京物语。致敬之作自然是会引来小津影迷的争议。鉴于笔者能力也有所不及,所以此处主要谈谈对东京家族的感受。


    和物语一样,影片主要讲诉了留守乡间的父母去东京探望儿女时所经历的一切,但故事设定的时间背景变成了2012年。因此,看过东京物语的人必然会在此片中感受到浓厚的时代变化感,曾经在物语中所展现的东京符号现在纷纷被新干线、东京树、高耸的酒店、霓虹闪烁的摩天轮等取代。这是比小津镜头下更繁华绚丽的东京,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城市,一个高速发展着的日本。如此盛世之下,一个普通的家庭再次上演了他们那平淡无奇的故事,隐而不宣的情感和矛盾依旧在如水的日常琐碎和简短有力的对话中缓缓呈现:年老的父母千里迢迢去探望在东京工作生活的子女,子女们仍然无暇陪同父母;父母的心意与子女自以为的孝心依然无法达成一致;矛盾仍然在这个家族中隐秘存在。

    最不同的是,这次的家庭有了一个新时代典型性年轻人——小儿子昌次。在东京物语中,名为昌次的儿子死于战争,只剩下在东京的妻子纪子。而本片中得以转世复活的昌次可以说是表现父子矛盾的主要担当人物,也可算是山田导演结合了当代现实生活所描绘的新矛盾。父亲从昌次小时候起就对其十分严厉,长大后的昌次在父亲眼中也是最不成器的:既不上进也没成家立业,工作只能勉强糊口。环绕在父子间的永远是尴尬沉默或争吵的气氛,两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在短短几句对话中就可以看出差异。父亲是希望子女获得传统意义上的富足安定,成为一个更有用的社会人。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富足安定和忠于自我之间选择了自我。昌次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感到不信任和迷茫,豁达天性让他完全遵循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和爱憎来生活,也不会对金钱斤斤计较。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不着调的青年才能陪伴父母游览东京、和母亲进行温暖有趣的深夜畅谈,在母亲去世时则流露出了最真挚的情感。正如电影结尾处父亲郑重拜托昌次女友(纪子)照顾昌次时所说“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个孩子最大的优点正是那份像母亲般的温柔”。是的,一个普遍成功标准下的社会人在随波逐流的匆匆生活中往往容易失去曾经的温柔,正如精明的二女儿那样。没有心绪感受自己内心的爱憎,没有时间关照自己内心的温柔,久而久之情感已经成为调剂品般的养分。这也是物语中所说的,我们每个人总有一天会成为这样的大人。


    我们无法去批评故事中的子女,因为这正是现实的刻画:经济发展,国家现代,家庭伦理和情感却在持续被忽视并异化。子女纷纷奔赴大都市,父母留守乡间,矛盾就在这样的距离中持续加速扩大,哪怕拥有了新干线。子女去大都市寻求独立的生活没有过错,父母对子女的心意也是情理之中。最无奈是,我们看清了这一切必然的情感矛盾却只能任其发生。时代洪流不停向前,深陷其中的我们已难自拔,实难幸免。身为游子的我们为了梦想或欲望漂泊在外,大概只有到某些深夜时分才会醒悟,“人生是那么让人失望”。

    时光流转,情怀依旧。悲喜无常的才是人生,不曾改变的是所谓宿命。可以说,这个故事无论穿越多少年岁都将是一个隐秘的悲剧,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也会永远存在。但对如此“人生悲剧”的处理态度在我看来是不同的。我眼中的东京物语更偏向为一个旁观者和参悟者,处处体现着对人生无常和生活无奈的淡然审视,而从中产生丝丝悠远的哀愁会深埋心间,每每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又突然涌上心头。而山田洋次则更偏向为一个敏锐而积极的观察者和批判者,他在体悟这种人生无奈之情外也更明显的提出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老龄化问题、人口流动问题、以及传统一辈与新一代年轻人之间的矛盾,对温情与悲伤的处理也不如小津那么克制。但是,他也为父辈与子女之间的矛盾调和提供了一些可能性启示:如果我们能更细心体会彼此的温柔。年少时总怨恨父母不曾理解自己,其实我们又何曾能够理解父母。只盼望有一日,父亲垂垂老矣,我能坐在他的身边坦诚聊起往事,此时的我们会互相理解多一分吗?


    相关讨论

    评论